閱讀鹿橋《人一書時發覺此書中隱含著的「英雄旅程」之意義恰可和榮格心理學和坎伯的神話學「個體化過程」相互呼應!


 

 

榮格「煉金術」

燃燒

溶解

乾燥

蒸發

坎伯「英雄旅程」

冒險的召喚

試煉之路

恩賜

跨越肯定生命的門檻

鹿橋《人

降生

〈幽谷〉、〈忘情〉、〈花豹〉

啟智

〈人子〉、〈宮堡〉、〈美貌〉、〈獸言〉

成長

〈皮相〉、〈鷂鷹〉

永恆

〈明還〉〈不成人子〉

 

 

 

生命的缺憾

智慧的開啟

心智的成長

永恆的境界

 

         《人子》各篇章可依人生所經歷的四個階段「降生」、「啟智」、「成長」,「永恆」重新排列:

(一)「降生」的階段:

包括〈幽谷〉、〈忘情〉、〈花豹〉三節,探討生命的缺憾。在心智成長過程中,難免苦樂摻半。但生命只有經歷過挫折,才能粹煉心智,才能有所成長。此三節皆以心理分析闡釋:〈幽谷〉描述未開花小草的心理;〈忘情〉敘述「缺乏情感」嬰兒的誕生及其成長後的心理;〈花豹〉敘述小花豹幼年「伊底帕斯情結」的形成。每個生命都註定要依自己的本質、因緣、環境與經驗來生活,不可能活成別人的樣子,亦無須拿別的生命來抄襲。因此,在人生舞台上,每個人所呈顯的面貌不同,所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樣,而悲劇的產生猶如生命的缺憾,每一份缺憾或代表事件的挫敗、思緒的紛擾,但它們都是生命過程的一部份,值得觀照、覺察,細細品嘗。這也像是坎伯所謂的「冒險的召喚」心靈的的重心,由社會範疇之內轉移到一個未知的領域,由此作為個體化完成的開端,或許也可以說是踏上「成佛」之旅的開始。


(二)啟智」的階段:

包括〈人子〉、〈宮堡〉、〈美貌〉、〈獸言〉四節,講述智慧的開啟。心智的成長,需要旁人或外力開啟內在障蔽。〈人子〉中的船夫、老法師,〈宮堡〉中的老者,〈美貌〉裡的月光,〈獸言〉中的老祖父,都是主角心智的啟迪者。上承第一個階段,人生中有層層考驗,面對逆境,唯有突破困境,才能開展。換言之,觀照生命固然重要,但更要緊的是在生活體驗中的覺醒。如果能從失敗中學會成功的經驗,從煩惱苦悶中找出它的意義和價值而予以承擔,從日常生活中看出提昇自己的新機,這才是覺醒,才是智慧的開啟。這豈不就像是坎伯所說的「試煉之路」歷經一連串的考驗並生存下來,並可進入下一個心靈轉換的過程。


(三)「成長」的階段:

    包括〈靈妻〉、〈皮相〉、〈鷂鷹〉三節,講述心智的成長。心智或可藉由旁人開啟,或可藉由個體成長而產生蛻變。〈靈妻〉中被神靈指定的少女,〈皮相〉中看透皮相、修持精魂的老法師,〈鷂鷹〉裡與鷂鷹心靈交流並竭盡心力教導鷂鷹的年輕應師,都是透過生命歷程中的困境、內在心靈的啟發,促使心智成長。能力與智慧是學習和成長得來的。就心智發展而言,沒有經過依賴的階段,就不可能發展出強碩的自立;未經廣博的吸取別人的經驗,就不會有獨立的判斷和思考。換言之,每一個人都必須先依賴而後獨立。亦即,外力的提攜,是開啟心智的必要條件;自我的覺醒,則是心智成長的鎖鑰。以坎伯的英雄旅程來看,這一階段即是隨著主角心靈的成長,追尋過程中的痛苦,昇華為獲得靈視(vision)啟發時的狂喜,而使獲得新生。但這階段仍不是個體化成熟的最終階級。就鹿橋、坎伯、榮格而言,最終個體化的完成,在於反璞歸真般的回歸終點,而起點和終點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心靈型態的成熟與否,是達到真正的空無或是混沌一片的未明?〈靈妻〉裡被神靈所點選的女孩,能夠克服人們心中對祭品的畏懼;〈皮相〉裡的老法師,能夠看穿皮相所代表的意義;〈鷂鷹〉裡的年輕鷹師,能夠與鷂鷹作心靈上的交流,都是因為照見現世的肉身生活逃不過痛苦與死亡,於是生命的轉化便透過深沉的體驗,投向自由的精神意志,成就性靈,完成對自我的追尋,使生命境界有所提昇。


(四)「永恆」的階段:

內含〈明還〉、〈不成人子〉二節,講述永恆的境界。經歷了人生的風風雨雨,吾人或許質疑生命存在的價值,〈明還〉以日、月等意象的象徵意義,將小小孩生命形態展現,彰顯出生命中永恆的境界。〈不成人子〉是一篇傳說,主要在闡明著重心智修持者方得生而為人;魑魅魍魎等欲修身成人則需不斷經歷考驗,直到心靈有所成長,方得為人。生而為人,終有逝亡的一天。逝亡包含著也象徵著根本的生存侷限。伴隨著對「必死」的現實感,如何使生命擁有意義(meaning)便事關緊要。鹿橋所追尋的是一個「永恆的境界」,其所探尋的生命之意義(meaning)為何?它是一個怎樣的境界?〈明還〉中談到小小孩的天真自然,與日月齊飛上天,或可說是表達了鹿橋理想中,與共同參化天地化生萬物的德性、大能,故真正體會永恆的人,能隨順自然的變化,與天地萬物並存,肯定精神境界,並使其貫穿人類生命,肯定人類生命的本原的一個境界,而這就是個體化生命完成的最終最高境界,正如坎伯神話學概念所言的「跨越肯定生命的門檻」

綜言之,《人子》一書主要闡述心智活動,藉由十三篇寓言般的故事探討生命的觀照與覺醒,還有個體生命中各階段的生命現象與心智活動;並說明人會透過學習、歷練與成長,而對生命活動作一完結。鹿橋《人子》巧妙的特過種種意象作為人生經歷過程的象徵,無論是篇名或是內容情節的安排、角色之間的對白,都別具意義的闡明英雄旅程的經歷過程,個體生命在完成化的過程之間經過了哪些心靈和意識上的統整、轉化;舉例來說,「汪洋」即象徵生育與生長、「宮堡」象徵完美、「美貌」象徵外在的名譽、聲望、「皮相」象徵軀殼,而「人子」代表在宗教中成佛者必備的赤子之心、「渾沌」則表示自然的本性;而從這些篇名之象徵意涵來看,正是透露出鹿橋認為人在生活經驗裡,總以為外在的完美、外在的名譽、聲望是普遍追求的目標,然事實上若非經歷挫折、災難,無法活化生命的意義。心靈完美,正是透過這些「過程」才能夠使人獲得新生,獲得成長。而這也讓人發現,每個人都是「單一英雄」的代表,而每個單一英雄進行英雄之旅的目的就是在於達到集體「跨越肯定生命的門檻」邁向永恆的完成。

 

關於鹿橋〈不成人子〉的主題思想,鹿橋以此為《人子》全書作結,認為該篇乃一有關魑魅魍魎的傳說,敘述「不成人子」的故事,但仔細閱讀後,筆者卻覺得這不僅是個描述不成人子之故事,其實也是前十二篇故事的總結,總述成為人子的修鍊過程;以榮格所謂個體化生命完成的角度來看,要達到最終階段,或者以坎伯神話學跨越肯定生命之門檻的角度而言,這之間必須歷經()不成人子─心智的障蔽的階段; ()成為人子─心智的修持的階段;()修持的分野─成長與墮落的階段;在此階段中說明,欲成為人子必須自身不斷修持、學習與成長。修持意志是否堅持決定了一個人選擇積極向上或甘願自暴自棄。關於意志的修持,一般人總認為隨著經驗成長,解決問題的本事更多,更能超越負面的思維與取向;但實際上,人的內心底層,存在著一種相反的力量,被稱為自我毀滅的衝動。換言之,心靈生活中潛藏兩股勢力:一是挾持人走向邪見的惡魔;一是面對光明的愛與智慧。當個人受到嚴重的威脅或面對絕望時,消極性的衝動會突然竄起,若無法從中解脫,就會失去光明和快樂;若能擺脫它的糾纏,則可產生智慧與安定。而唯有在機緣和境遇中成長、學習,才能克服困苦、豐富人生,邁向生命境界中璀璨光輝的「永恆」,這或許就是鹿橋〈不成人子〉所要表達的意涵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