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嘗試著分析辭書語料,雖然有點繁瑣,但是很有趣。
可惜自己對方言學、音位分析的方法理論都還認識不深,不過就把這篇當作初次紀念,
提醒自己平時多累積。

-----------------
初稿日期:2008.04.26
字數:6750+
--------
 

前言 

學者多以閩音系方言做為福建方言的代表,如李如龍、陳章太、羅常培先生[1],因福建省境內閩音系遠比客家語區廣大,又因次方言閩南語與閩北語因仍存在不小的方言內部差異,故多以廈門及福州為閩南、閩北語的代表,[2]小川尚義在其《日台大辭典》(1907)一書中也以廈門、福州做為閩語的代表方言點。學生在此文中,即欲以小川《日台大辭典》中所記錄的臺灣廈門語為觀察對象,再對照王育德先生同以臺灣地區閩語為調查對象的的語料,觀察支微韻在臺灣廈門音中的表現。

關於廈門方言的研究:因廈門屬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亦為華僑出入國內外之門戶,對華僑語言有一定影響;清朝將臺灣劃入版圖後,指定廈門為唯一出入港口,進而促使廈門急速發展唯一新興都市,換言之,廈門方言為新興方言,其音韻體系反映出住民乃由其腹地漳州及泉州聚集而來的事實,即「不漳不泉」。這樣的特色便隨著當地的來台移民一起傳入臺灣,故「台灣閩南語」[3]之語言特性亦呈現「漳泉濫」的現象,也可說是在台灣的漳州音及泉州音,因使用者往來頻繁,以致語音混雜相亂而形成一種漳泉語音參濫的語言。而且依照參濫的不同程度,可形成不同的各地腔口,如「台南腔」、「台北腔」、「宜蘭腔」、「海口腔」等等;其中「台南腔」最具代表性,一般所謂的「廈門音」在台灣閩南語中,即指「台南腔」。但因小川《日台大辭典》並未說明其所舉的廈門音的調查地點為何,故學生於此並未將小川所舉的廈門音資料等同「台南腔」,而以臺灣廈門音為全文指稱。

王育德曾引述廈門大學教授周辨明[4],「漳州及泉州的發音較為重要而加以重視,事實上,廈門的發音不一定就比較古老。」因而,漳、泉州之音韻研究也應重視。王氏接著提及臺灣總督府編纂的《日台大辭典》(1907)及《台日大辭典》(1932)對這兩方言除了有簡單的介紹外,也留下豐富的音韻記錄;在此便欲以小川《日台大辭典》所記載的語料做為中古止攝字演變至今臺灣廈門音的觀察對象。

小結

        小川尚義《日台大辭典》中臺灣廈門音的支微韻音韻表現大約可歸納如下:

支韻開口精組字   u

支韻開口其他        i

           微韻                        i

           支韻合口                ui、œ(來、審母)

           微韻合口                ui

           微韻合口微母         i

               文言音及白讀音皆較偏同時期漳州腔的語音表現。

 

參考文獻

小川尚義《日台大辭典》台灣總督府編 1907(收入洪惟仁編《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第五、六冊)

甘為霖《廈門音新字典》(收入洪惟仁編《閩南語經典辭書彙編》)

薛鳳生 《漢語音韻史十講》

李如龍、陳章太 《閩語研究》

羅常培 《廈門音系》

王力   《漢語語音史》

王力   《漢語史稿》

陳新雄 《上古音研究》

梁炯輝《臺灣閩南語傳統語文教育文讀音系統之調查與研究》

王育德《閩音系研究》

洪唯仁《閩南語有標元音的崩潰與介音化》(2001,10.《聲韻論叢》pp.243-273)。 

 

 


[1] 李如龍先生與陳章太先生曾合著《閩語研究》;羅常培先生則曾在其《廈門音系》緒論中提及他對閩語的廣義狹義認知。

 

[2] 參照王育德《閩音系研究》p.7

[3] 在台灣使用的閩南語,於王育德《閩音系研究》及許多閩南語教程的書中都曾這樣定義。

[4] The phonetic Structure And Tone Behaviour In Hagu And Their Relation To Certain Question In Chinese Linguistics(193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