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龍教授訪談錄之六: 方言語法史與方言詞彙史

 

問:近十年來的漢語東南方言比較研究非常注重方言語法的比較。漢語方言語法的比較研究是否能夠對整個漢語語法學理論研究做出貢獻,還是僅僅加深了我們對於方言分區的認識?

 

答:應該說方言語法的研究起步較晚,過去的許多大家,包括趙元任、袁家驊、呂叔湘先生,他們都認為,方言之間的語法區別都不大。我想通過近二十年的工作,這個結論受到了挑戰,很多人開始不相信這個觀點了。主要是因為我們過去調查得不夠。事實上在漢語方言之間,特別是東南方言之間語法的差別還是很大的,哪怕是在北方話中也不容小看。像晉語,它就有大量的重疊式,語綴也特別多,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都可以有重疊式,也可以帶“圪”字頭,顯然這在官話方言中是獨樹一幟的。所以包括官話方言在內,方言之間的語法差異是很值得調查研究的,還是先不作出“方言語法差異不大”的結論。

 

說到東南方言,我們有一二十個中青年學者作了十幾年的研究,成果相當可觀。比如說,有的方言根本沒有“把”字句,可以說“你門關上”,“門你關上”,沒有“你把門關上”的說法。許多賓語拿到動詞前面,究竟是主謂謂語句,還是受事主語,應該怎樣來分析,南方與北方這類現象的差異究竟該怎麼解釋?就是在北京官話中也不排除這種說法,這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是不是一種嚴重的深刻的對立,或者本來就是兩可的,既可在前,也可在後?同一種意思可以用好幾種句型來表示,面對這樣的事實,怎麼樣進行理論上的分析?求同也不行,求異也不行,要求同存異、異中求同,立足於異和同的基礎上,對漢語的語法特點進行科學的描述。從這一點來講,我們對方言語法的研究恐怕連起步都很難說。我們可以描寫可以發掘很多語言事實,對這些語言事實怎樣展開比較,一直沒有找到非常可行的操作方法。可以說,漢語方言語法的研究不透徹,對漢語語法的理論概括就不會全面深刻。有關這方面的研究,今後需要大大地加強。

 

問:那麼漢語語法史和詞彙史研究如何借重方言研究的成果?比如您曾經提到的實詞虛化過程,是否能夠在方言中找到演變的清晰路線?

 

答:詞彙史跟語法史的研究必須把方言發掘來的事實作為一個歷史基點,看它反映的是什麼時代的現象。方言學和語法史二者是密不可分的,很多語法成分是實詞虛化而來的,虛詞的研究既是語法史也是詞彙史,語法化的過程也就是詞彙演變的歷史過程。當然詞彙史還有自己的領域,比如常用詞彙的演變更替,先秦常用詞有哪些,到了中古、近代、現代漢語又是哪些,當中不同的階段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有的本來是基本詞、常用詞,後來變成了生僻詞,這些都應借助方言資料來加深瞭解。方言事實也應借助詞彙史的成果來論證,來進行歷史的定位。有很多最常用的虛成分,它的每一個語法化過程在現今的方言中都留下了印記。比如說去”,有不少方言不但把它當成趨向補語,也用作結果補語,比如:“破去了”,“爛去了”,“讓他知道去了”,“好去了”。原本是一個動詞“去”,後來變成“上去”、“下去”、“出去”中的趨向,之後又變成結果。福州話已經輕化,聲母和聲調都有變化。從這個意義上講,方言的研究不但對現代漢語的研究意義重大,對漢語史的研究也是至關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