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
祭胞弟春貴哀詞 王則修
嗚呼吾弟春貴,嗚呼春貴,長眠不起矣。命之不造,傷如之何,憶吾弟自少從我受書,情則兄弟,誼猶師友,滿擬傳兄衣缽。博取一衿,何圖滄桑劫換,遂各分道揚鑣。我棄儒就賈。外出營商,汝居家攝理,雍容坐鎮,而且身長一區。職任大目降區街政,三年而不倦。弟固不問兄之生理如何,兄亦不問弟之理家奚若,各司其職,內外無曠,一家之內,怡怡如也,以故兄弟和好。如花蕚之連輝,急難號呼,似鶺鴒之相顧。姜家大被,同眠共食者。七十餘年如一日。雖遠不及張公藝九世同居,亦差足為一鄉之表範,然天道不能一往而不復,家道不能久合而不分,況為子孫息紛爭計,勢不得不及身。而早為之備。所以于昭和十二年,始為中分財產。分戶各食,亦不得已事也,念吾弟一生好閒。絕不以利祿縈其念,凡事多不經意。一若渾閒老於事者,以此之心,與此之性,宜乎長享遐齡。胡乃不為家事慮。不為子孫慮,而唯以非干己事,出以剛直之性。怒氣傷肝,致發生肝癌不治之症,神仙無藥,呻吟床褥者。三月有餘,斯亦苦矣,天不祚德,碩果難留,遂於昭和十六年古曆二月十七日,溘然長逝,嗚呼痛哉,嗟乎弟年七十有二,兄年七十有五。後我而來者。今何先我而去耶。痛雁行之折翼,傷棠棣之飄零。今而後,地久天長,兄弟永無相見之期矣,謂之何哉,然以吾弟年高祿厚,子肖孫賢,死亦可以暝目。今當告別,草木淒悲,而一紙哀詞。聲聲是淚,弟其有知也耶。其無知耶,若其有知,則弟之抱痛九原者,應亦暗自悲悼。倘其無知,則弟不自悲。而兄之悲弟者,轉無窮期矣。嗚呼,淚有盡而情無盡。詞有窮而恨無窮,魂兮歸來鑒我衷曲,嗚呼哀哉,尚饗。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閱讀鹿橋《人子》一書時,發覺此書中隱含著的「英雄旅程」之意義,恰可和榮格心理學和坎伯的神話學的「個體化過程」相互呼應!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坎伯受榮格影響,相信個人成長過程中外在環境影響知覺對重要。一個人的心理成熟正如永不休止的循環過程,個體受到外來事務或自身經歷之啟發,尤其在夢境中展現的潛意識內涵的誘導,則有機會賦予自我一個追求的目標,正如神話或宗教上所談的接受召喚、尋求天命。在追求的過程中,個人一定會遇上許多困境,一方面考驗受試者之毅力,再者也因而帶來外界的助力,以盟友或導師之不同形式出現。如果無法通過測試,則會迷失在所謂的「靈魂」的黑夜中,而有社會適應的缺憾。反之如果經歷千辛萬苦,終於達到目標,則當事者不僅成為眾所稱譽之英雄,更為自己累積經驗和自信,而可不斷接受挑戰。這種任務之完成不僅在肉體上需要克服種種考驗帶來的艱辛苦難,如種種生離死別;更必須在精神上完成內向、外向,以及思想、感受、直觀、情感等心理功能的協調,才能在靈性上達成自我和人格面具以及陰影和心靈自象之整合。因此通過測試者,正如鳳凰浴火重生。而個人化之完成就有賴於在追求天命的過程中,經過多次的測試,發現了自我的潛力和人生的價值。
這種過程亦是坎伯核心信念的基本架構,他在大量閱讀印地安人的相關書籍後,發現印地安和天主教神話有著相類似的結構─也是他神話學信念的核心基本架構─單一神話(mono-myth)。他相信人類一切神話都是同一神話的展現,而「英雄的旅程」皆具有以下共同的流程。「英雄的旅程」的第一階段,我們稱之為「冒險的召喚」,表明命運已經向英雄發出呼召,並把他心靈的的重心,由社會範疇之內轉移到一個未知的領域。一但跨過門檻,英雄就會進入一個奇怪的,變幻不定,模稜兩可,夢幻似的景象中活動。在此,他必須歷經一連串的考驗並生存下來,此稱之為「試煉之路」。接著是當事者心靈的成長,令人難忘的不是追尋過程中的痛苦,而是再獲得靈視(vision)啟發時的狂喜。而隨者英雄在人生緩慢啟蒙過程中,他終將「與女神相會」,因為,在神話的圖像語言中,女人代表的是被認識的全體。英雄是前來求知的人。而英雄則需帶著他所獲得的智慧神秘符號,如金羊毛或被拯救的公主重回人類國土,使之獲得新生,此稱之「恩賜」。英雄最終的艱鉅任務是把在另外一個世界無法用言詞表達的見解,翻譯成現實世界的語言,此之謂「跨越肯定生命的門檻」。由於這種見解,終將拯救我們的世界免於沉淪。因此英雄是「兩個世界的大師」,他是勇於傾聽召喚,起而尋找那能救贖我們整個命運的人。英雄最大的考驗,並不是在部落偉大勝利的光明時刻,而是在他個人絕望的沉默中,揹起救贖的十字架。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榮格對於個體化歷程,認為心靈會趨於自我完善平衡,而潛意識的存在即是為求「個體化」實現,使人生各個對立面,可在心靈深處協調統一,成為健全又獨具個性的人格。換言之,個體獲得階段性的意識與潛意識的短暫平衡後,仍需不斷融合繼之而來的二元對立的矛盾,使潛意識的內容能被意識了解,並針對偏剖處加以修正,而使人格獲得成長。這個歷程,榮格借用「煉金術」來作比擬。因為人的發展會朝向內在與外在的整合,亦即個人與人類集體合一的方向發展。人會因此更深入自己不是成為更自我、自私、自大,而是更能覺察自己獨特的生命課題,與人類其他同伴是緊密相連的。而以煉金術的例子比喻心理成長且趨於完整的循環,這四階段包括:燃燒、溶解、乾燥及蒸發。各階段的原料均是從基礎點開始,透過四行─地、水、火、風,所操縱的各程序進行運作;各程序象徵內心的轉化作用,且各具有相關的代表色彩;投射出個人成長之心理經驗,此心理經驗即為「個體化過程」:
榮格的人格發展理論,受佛洛伊德的影響,重視早期生活的心理事件,但更強調外在因素對個人適應及成長之影響。他認為人生最終的目的在於個體化(individualizatio)的完成,人的宗教及靈性的情操將不斷提昇,進一步去尋找更清楚、更深層的生命意義。因此,主張個人的幻想源於早期經驗,並可呈現個人的內在世界,因而重視夢境及藝術作品中所呈現的潛意識。透過對神話學的鑽研,他也主張人類有共有的神話及符號的潛意識,稱之為集體潛意識;集體潛意識中,那些具有共同的符號及圖像之意識組合,將之稱為原型,如智慧老人、大地之母,神聖嬰孩、英雄等。而由個人經驗和原型想像之互相作用,形成帶有感情成分的思維,即為情節。榮格並透過各種神話、文化、藝術、宗教信仰儀式,發現人類在尋求內在意義的過程中,精神亦隨之轉化的內涵;綜言之,他認為個體化的歷程同時具有集體化的意義;當一個人越是進入個體化歷程,同時也更靠近人類的集體化狀態,並能更了解人類共同的價值與意義,而形成個人性與集體性的呼應。
榮格對於個體化歷程,認為心靈會趨於自我完善平衡,而潛意識的存在即是為求「個體化」實現,使人生各個對立面,可在心靈深處協調統一,成為健全又獨具個性的人格。換言之,個體獲得階段性的意識與潛意識的短暫平衡後,仍需不斷融合繼之而來的二元對立的矛盾,使潛意識的內容能被意識了解,並針對偏剖處加以修正,而使人格獲得成長。這個歷程,榮格借用「煉金術」來作比擬。因為人的發展會朝向內在與外在的整合,亦即個人與人類集體合一的方向發展。人會因此更深入自己不是成為更自我、自私、自大,而是更能覺察自己獨特的生命課題,與人類其他同伴是緊密相連的。而以煉金術的例子比喻心理成長且趨於完整的循環,這四階段包括:燃燒、溶解、乾燥及蒸發。各階段的原料均是從基礎點開始,透過四行─地、水、火、風,所操縱的各程序進行運作;各程序象徵內心的轉化作用,且各具有相關的代表色彩;投射出個人成長之心理經驗,此心理經驗即為「個體化過程」: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引用:http://blog.chinatimes.com/yufen/archive/2005/08/17/11276.html
行路難
不過是幾年前一個冬天的黃昏稍晚,當日黃昏短暫,匆匆下過小城那一年的第一場大雪。那是一座年年冰封五個月的小城,可是年年沒有人確實做好心理準備,因此第一場雪總是措手不及,如此倉皇進入冬天已成慣例。
那個黃昏我必須走上一座斜坡旁聽一堂關於尼采的課,我記得非常清楚當晚的主題是憤怒。我在鬆厚的新雪上趕路,薄暮中整排坡道的路燈突然亮起,直達斜坡之頂。四下無人無聲,新降的雪色如同完美的和絃那樣至情至性掩人耳目,使人不辨方位,如果沒有這排金花也似的路燈,恐怕我當晚難以堅持意志走上那片斜坡。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引自博客來網頁: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317277)
about this book :
書名: 黑暗的速度 (The Speed of Daak)
作者: 美國作家伊莉莎白·穆恩
簡介: 由一個患有自閉症的電腦模式分析師以第一人稱觀點敘述自己觀察世界的方式,及內心的自我衝突與懷疑。因為書中主角羅爾偶而會思考關於「黑暗的速度」的問題而得此書名。
吸引我的原因: 書名!!!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只能說
靈魂失序時
讀下面這些句子
會有種 憤世嫉俗的 快感
那快感 卻並非 自我的沉淪
我想
就像讀悲劇一樣吧?!
唯有陷入泥沼的身軀
才更能看出 淨化的痕跡吧?!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個很棒的文章~
偶爾看看 可以提醒自己要積極正面的發揮生命的光彩!!
已經流逝的時間,來不及追回
期許自己的眼光 向前
===============================================================
一個女孩遺失了一支心愛的手錶,一直悶悶不樂,茶不思、飯不想...
甚至因此而生病了。
神父來探病時問她:【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掉了十萬塊錢,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呵~蠻想推薦圖書館買這封信末分隔線下所寫的那本書耶
^_____^~ 不過 圖書館似乎有個限制每人只能推薦幾本書的規定
希望 我還能推薦 ....
感覺上這似乎會是本很有趣的書
恩~不過 也可以直接到台南的大路書屋去找來翻閱
那裡的氣氛還蠻棒的
地板撲著乾淨的地毯 還有些小椅子供人坐著看書呢
還有一區是拼裝地板 有點像是日本的和式床
也允許大家坐在那取書觀看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欠ALICIA好幾天的書單
本著"醜媳婦終須見公婆"的覺悟
終於 還是在今天交差了
說是交差 聽來很無奈
其實我倒是寫的挺開心~
可以把自己喜歡的書介紹給朋友
那是一件戒慎恐懼之餘 卻又讓人開心無比的一件大事
我不想為自己的行為諳上個多大的目的和意義
但就我而言 有時分享閱讀的心得和書籍
其實 也可說是 和朋友之間交心的媒介吧~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極推薦 鍾怡雯 是近年來和簡媜一樣,最讓我欣賞的作者之一!
簡鍊的文字卻有著詩化的美感
意深言淺的韻味 淺嘗即回味雋永 會讓人上癮的文字
或許是我閱讀的癖好
也或許是 我目前亟欲渴求的吧~
除了語言文字的駕馭 還有文學與生活聯想的能力
秋風起時,她想到讀詩 想到學院內讓她數次驚喜的學者 想到科技與文學的調和
那麼 秋風起時,我會想到什麼呢.... 你呢?你會想到什麼?
================================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史特林堡《夢幻劇》與賴聲川《如夢之夢》對生命的共同追尋之旅
生命似乎就是一種追尋的過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經歷各種體驗,並試圖從體驗的過程中,「抽絲剝繭」般的釐清自己對人生的種種疑惑。
無論是《夢幻劇》亦或《如夢之夢》,劇作家都或明言或暗示的提出 「人生,就是個人過去體驗(歷史)的聚合」這樣的說法,如《夢幻劇》劇末(或許也可視之為生命追尋旅途中之末)最後一幕,
詩人曾說,「…生命快要結束時,過往的人、事、物,都會一一浮現在眼前…」。
這或許可以視為史特林堡在生命之旅的追尋過程中,對人生的一種歸結吧!
相似的,《如夢之夢》文本在第一場第一幕中,即透過醫生的堂弟(舞台劇為堂妹)口中提到,
「一個人在生命末期的處境是很獨特的,如果能夠讓他有機會說自己的故事,然後你在旁邊安靜的聽,等於是給他一個機會無形中整理他一生的一切,可能會從中冒出他自己都想不到的智慧。」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另一個地方(elsewhere)-少女麗茲的生命之旅
作者:嘉布莉˙麗文(Gabrielle Zevin)
譯者:洪士美
出版社:圓神
===================================================
這真的是本很特別的小說,
從圖書館借來的時候,除了是因為被書名(Elsewhere)吸引外
也因為書背上的簡介,這是本談生命和死亡的書---
對於剛失去一個年輕想法卻很成熟,一直是我很敬重崇仰的學長的我而言...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春日晴,桃花豔治照人明。和風摧筆思,巧鳥助文情。
書!吾為汝受盡艱辛,吾為汝費盡精神!
何時足吾意?卻使我壯大家聲!
夏日長,荷盡疊翠結清香。薰風來臥榻,好雨洗炎涼。
書!吾為汝歷盡棘場,吾為汝用盡思量!
何時得吾志?卻使我遠大文章!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幸福的味道 小 野
屋子裡瀰漫著剛才刷完的油漆味道。老婆要女兒上頂樓的小石屋去睡午睡,可以暫時躲
過油漆的味道,留下我們清理善後。
很久以後,女兒打電話告訴老婆說她睡不著,於是我奉命上頂樓陪女兒玩耍。女兒和我
躺在頂樓的地板上,我才發現很久沒有和女兒樣單獨躺著聊天了。特別是前一陣子早出
晚歸,有時候連和女兒說話的機會都不多。
想想沒什麼話說,於是就很噁心的問她說:「妳覺得自己很幸福嗎?」
女兒說:「是的。」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前一些日子就看過的文章...
看過之後 對於唸中文系 似乎有了更多的認同...
全篇文章 最喜歡的就是最後一段 那個老教授說的話...
看到那一段話 就會有全身發抖的感覺耶...
(當然是因為感動而發抖嚕...)
不管 身邊週遭有再多嘈雜的聲浪
我想 我依舊會堅定的告訴他們
我以身為 中文系的學生 為榮 !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舞鶴老師在系上開小說寫作課,課堂上暢談影響他寫作最深的30本書,其中首選是卡謬!
或許是我的怪脾氣吧!看翻譯書總喜歡挑出版社,再來就挑譯者!出版社一定選大間的,排版要精美的;譯者要挑文字洽合我意的!有時候,從書名的中文譯名就可以看出那個譯者的功力!
就說卡繆的吧!最常見的譯名是,這是一直都滿想看的書,找了好久,才在學長的介紹下選了商務出版,顏湘如翻譯的版本,他將書名譯為,原文書名是outsider,在我的感覺裡,單就字面而言,比更能表達卡謬這部小說的意涵。
這本書瀰漫著一股肅殺般的疏離,作者冷冷地規劃著書裡的世界,像靈魂出竅一樣。主角的母親死掉,他仍是一副不在乎的模樣,甚至不清楚母親的年齡,仍舊持續著自己的生活模式:看電影、泡馬子~
殺人案發生之後,他的律師提出質疑:「到底他是因為殺人被告,還是因為母親死掉毫無傷慟被告?」這句話真的是大哉問,可惜我不知道明確的意義。主角的處境在前後兩部故事中,明明都是局內人,卻又表現得完全狀況外!就這樣的感覺而言,個人是比較喜歡這個譯名!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5.03.03 中國時報
站在大師肩上 一無所獲
姚人多
我一直對「大師」這兩個字有著高度的質疑。被稱為「大師」的人到底在行為上必須符合哪些條件,或者在知識上應該到達什麼樣的專業標準,在台灣社會始終是個謎。也許正因為它是個謎,正因為它所指涉的對象不知是何物,所以我們的社會才有這麼多「大師」到處行走,像是野獸,也像是聖人,讓人不知道他們為何偉大,卻又始終不敢得罪。
西方的俗諺說,大師的肩膀是讓我們這些「常人」站在上面,他們的高度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以前看不到的世界。現在,如果我們站在台灣這些「大師」的肩膀上時,我們將會看到什麼呢?答案是:我們看到了一個比眼前所見更庸俗的世界,像是最近沸沸騰騰的周杰倫與侯佩岑的新戀情。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直喜歡讀散文遠勝於其他文體,在幾個喜歡的作家中,
余光中的散文是其中之一,覺其文章富有旋律與文采,
但這文采卻非靠著層層堆疊形容詞加以砌造而成,
而是藉著音節的控制,題材的裁剪,段落佈局的巧妙等等達成的一種心靈饗宴。
常常會讓我忍不住在眼睛追逐著文字的同時,也在心裡欣喜得頌讀著,
意外地在朋友的剪報中,看見前年六月余光中於聯合報副刊登出的這篇文章。
最喜歡其中他回憶著夏濟安情貌的幾段文字,
令人不覺遙想文人種種,神往其中。
而文中所提同安街,也多見於王文興小說之中,
再次覺得文學與人生的距離模糊地如此浪漫美麗! *^___^*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際關係裡的打擊手
「喂,妳也喜歡看棒球啊!」
我一邊在跑步機上執行健身計劃,一邊盯著眼前的棒球賽,看得聚精會神的時候,
有人跟我說話,讓我嚇了一跳。
原來是與我同一健身房,有數面之緣的張先生,他在隔壁的跑步機上,也在看棒球
轉播,我太專注了,沒注意到熟人就在身旁。
julisl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